当前位置: 首页 > 要闻 > 列表

“七月十五定旱涝,八月十五定收成”,今年年景如何?看农谚咋说

来源:农民的小帮手    时间:2023-08-30 06:17:54

七月十五(农历)中元节,我国民间传统的祭祖节日,又被称为七月半、吉祥月、盂兰盆节等等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关于七月十五中元节,民间流传着2种观点。其一,中元节很可怕,有“鬼节”的说法,在中元节这一天,晚上不要出门。其二,中元节不可怕,因为是祭祖的节日,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。

除此之外,民间关于中元节,还流传着很多农谚,有些农谚所表达的意思,可以通过七月十五当天的天气,来预测今年年景。

比如“七月十五定旱涝,八月十五定收成”这句农谚,从字面意思解释,七月十五可以定下后续的旱涝情况,而八月十五可以定下秋季作物的收成。

该句农谚主要流传于黄淮海地区,七月十五和八月十五指的都是农历时间,为何七月十五可以定旱涝?八月十五又可以定收成呢?本篇内容笔者就和大家详细说说。

七月十五定旱涝

前半句农谚的意思,是根据七月十五当天的天气情况来说的,根据当天是晴天或雨天,来预测后续降雨是多是少。

这里需要结合其它几句农谚来说,比如“七月十五雨来见,连绵阴雨滴到秋”、“七月十五雨不休,毛毛细雨落一秋”等等。

这些农谚所表达的寓意基本类似,如果七月十五当天下雨了,那么后续一段时间,一直到立冬之前,降雨天气都比较多(或出现涝害)。相反,如果七月十五当天是晴天,那么后续一段时间,晴天居多(或出现旱灾)。

这也是“七月十五定旱涝”所要表达的意思,古时的人们通过经验所总结,然后一直流传到了现在。

八月十五定收成

后半句农谚所表达的意思是说,到了农历八月十五的时候,当年秋季农作物的产量是好是坏,基本上就已经有定论了。

农历八月十五期间,对于黄淮海多地来说,农作物已进入成熟期,即将迎来收获高峰期,而部分地区,已收获完毕。

比如玉米、大豆等作物,到了八月十五时,产量基本上就已经确定了,玉米灌浆已结束,大豆鼓粒也结束,千粒重也已确定,到了该收获的时候,只要收获期间不出现问题(比如遇到极端天气,导致农作物倒伏),产量也就固定了。

为什么要把“七月十五定旱涝”和“八月十五定收成”放在一起说?

其实,这两者是有一定关联的。七月十五的时候,黄淮海多地的农作物,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,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关键期。在最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,适宜的光照和适宜的降雨,有利于千粒重的提升。

比如,玉米在灌浆期间,适宜的高温光照,有利于叶片的光合作用,有效促进了干物质的积累。同时,也提高了积温,有利于籽粒的饱满,让千粒重更高,也就形成了高产。

大豆也是一样,大豆在鼓粒期时,充足的光照和温度,也有利于豆荚的生长,促进荚粒更加饱满,提高千粒重,进而形成高产。

如果在最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,当地连阴雨天气比较多,虽然雨水充足了,土壤不干旱了,但是,光照和温度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。

老话说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,此时下雨次数越多,降温也就越快,这样的环境下,并不利于农作物的发育,比如,可能会导致玉米出现缺粒、缺尖现象,大豆出现秕粒现象等,都会降低产量。

还有一点,如果连阴雨天气比较多,田间的病虫害危害也会加重,高湿的环境下,容易爆发病虫害,而此时农作物长势已高,又不利于打药,得不到及时防治的情况下,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,进而降低产量。

而上述农谚已提到,如果七月十五当天是雨天,后续降雨天气较多,如果七月十五当天是晴天,后续晴天居多。单独按照农谚的观点分析,七月十五可以定旱涝,也就直接决定了八月十五收成是好是坏了。

今年年景如何?是好是坏?

查看天气预报,今日中元节(8月30日),黑龙江东部和西部、四川西南部、云南中西部、苏皖南部、上海、浙江大部、福建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。

而黄淮海大多数地区都没有降雨,按照上述农谚的是说法,七月十五过后,天气情况适宜农作物的生长,今年年景不错,或是一个丰收年。

今日七月十五中元节,我们这里是晴天,你们那里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X 关闭

Copyright ? 2015-2018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20

邮箱 : 39 60 291 42@qq.com